地下城堡3:魂之诗伤害公式详细解答 地下城堡3魂之诗阵容推荐

地下城堡3:魂之诗中,怎样让伤害最大化?这篇文章小编将将带你深入解析伤害计算公式,从A到E五大乘区综合拆解,助你掌握提高输出的核心策略,打造绝顶战斗配置。
在进行输出计算时,需要明确这样壹个公式:单次输出等于人物面板上的魔法或物理攻击力,乘以多个乘区的总和和技能(战吼)倍率的积。如果发生暴击,则还需要再乘以暴击倍率。
目前游戏中存在五个主要的乘区,分别为A区、B区、C区、D区和E区,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影响机制和来源。
首先是A区,这一乘区的内容会直接显示在人物面板上的魔法或物理攻击力中,主要来源于圣物、精炼属性以及人物本身的属性成长。由于A区的数值是可见的,因此最容易被玩家感知。同时,它也是最容易受到稀释的乘区。随着圣物数量的增加,单个圣物所带来的提高效果会逐渐减弱。
和A区类似的是B区,它们的标识同样是攻击或魔法/物理攻击,但B区的加成只在战斗中触发生效。这一乘区和A区是并列关系,并不会叠加到A区中,因此不会受到A区的稀释影响。例如水母的战吼效果、远航的小技能都属于B区。除了这些之后,武器词条中提到的X%攻击,10%承伤也归类在B区,而非A区。
接下来是C区,标识为伤害,包括魔魂词条中的造成伤害、装备词条中的首领伤害战吼伤害等,也包括一些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触发的伤害加成,例如生活高于90%时增加X%伤害敌方生活高于50%时增加25%伤害敌方阵亡时增加X%伤害等。C区的词条来源主要为装备和魔魂,部分人物技能,如水母的小技能也能提供此类加成。需要注意的是,阵亡增伤最多可叠加四层,标识为小技能伤害或战吼伤害的词条,只有对应技能或战吼才能享受加成。
D区的标识为承伤,相对较为少见,目前主要由损毁提供20%的承伤加成。但D区并不总是带来收益,有时它也会成为敌方的减益来源。例如飞沙天气中的小怪拥有砂之盾技能,可以减少40%的承伤,这实际上是在降低我方的输出效果。
最后是E区,标识为抗性,例如装备词条中的减抗效果、人物技能中的减抗能力等。E区的收益取决于敌方的抗性数值。我方提供的减抗值需要先抵消敌方原有的抗性后,才会产生实际效果。举例来说,若我方持有原初杖的寒冰减抗13%,而敌方拥有50%的寒冰抗性,那么实际减抗效果为13% - 50% = -37%,即敌方仍保留37%的抗性优势。
如何?怎么样大家都了解了吧,最终伤害的计算公式为:伤害 = 技能(战吼)倍率 × 人物面板魔法/物理攻击力 × (1 + B区) × (1 + C区) × (1 + D区) × (1 + E区) × 暴击倍率(未暴击则为1倍)。
领会了乘区机制后,大家可以进一步解析各个乘区的实际收益情况。
首先是A区,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,A区的提高在前期特别显著。尤其是在拥有多个圣物的情况下,后期A区可以提供接近600%的加成,因此初期投入A区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。
B区的收益虽然不如A区高,但其独立于A区的机制,使得它在后期仍有较高的价格。以冰系队伍为例,远航提供20%的B区加成,武器词条提供10%,如果再加上极光和水母之间的互吼效果(35%),总B区加成可达65%。
C区的提高主要依赖装备和魔魂。以冰队为例,二代极光的防具和武器就能提供80% + 3×25% = 155%的加成,前提是满足触发条件。不过这些条件通常相对宽松,实际收益稳定。整体来看,C区的加成通常在300%-400%之间。
D区的常驻加成一般为损毁提供的20%承伤,但由于D区也也许受到敌方减益影响,因此其实际收益并不稳定。
E区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武器和技能中的减抗效果。以冰队为例,水母二代、双鹰、原初、雷公锤、寒雪和极光的小技能,再加上饰品的减抗,总计可提供20%+10%+13%+10%+12%+10%+7% = 82%的减抗加成。这一数值对于面对高抗敌人时尤为重要。
通过对比各乘区的加成幅度,可以看出B区、D区和E区的整体加成相对较低,因此每一点提高所带来的收益更为显著。而A区和C区由于本身加成已经较高,进一步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则相对较小。
在明确了这些乘区的影响后,大家再来看一些常见的游戏内难题。
首先是武器词条中的10%攻击,10%承伤,这一词条属于B区,如果人物没有水母或远航的增益加成,这个词条将直接提高10%的输出能力。
其次是水母的增伤能力,其战吼能提供35%的B区加成,在已有10%武器加成的情况下,仍然能带来31%的额外输出。同时,水母的小技能还能提供可观的C区加成以及较为少见的D区加成,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输出能力。
最后是冰系队伍在输出方面的优势,冰队不仅拥有超过80%的E区减抗加成,极光的二代装备也提供了接近一半的C区加成,使其在面对高抗敌人时具有极强的压制力。
如何?怎么样大家都了解了吧,游戏中输出的提高并非单纯依赖某壹个乘区,而是需要根据人物特性、队伍组合和敌方抗性进行综合考量,合理分配资源,才能在战斗中取得最佳效果。
